团体会员
张孔来教授访谈录
12月1号,是世界艾滋病日。曾几何时,艾滋病对于我们中国人还是一个陌生而遥远的海外奇谈,我们曾经幻想过“御艾滋病于国门之外”。而今天,中国的艾滋病发病率仍然没有得到控制,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并逐步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中国青少年的性成熟年龄提前,性观念日趋开放,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缺乏使他们在性活跃期处于意外妊娠、人工流产和性病、艾滋病的感染危险之中。如何对青少年开展适时的、有针对性的性教育,保护青少年免遭艾滋病的侵袭是当务之急。就此,记者对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教授、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副会长、艾滋病工作网络主任张孔来教授进行了专访:
记者:目前国际和国内艾滋病的发病率是怎样一种状况?
张孔来:从全世界的总体情况来看,艾滋病的发病率没有下降。大约有6000万感染者,其中2000万人已死于艾滋病。平均每分钟就有7-9个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国内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根据去年对重点省份的重点人群的筛查结果来看,已有65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新发现病人数量增多,与调查人数增加、调查范围扩大有关。目前没有科学的数据说明我国艾滋病的自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是可以肯定地说我国艾滋病发病情况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感染人数还在上升。
记者:国内艾滋病感染者中青少年占的比例是多少?
张孔来:目前国内还没有对青少年这一人群进行过非常科学的调查,所以没有非常严谨的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但是在以往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青少年感染者并不少见。虽然20—40岁是艾滋病感染者的高发人群,但是我们不应该忽视青少年的问题。
记者:性行为传播在感染艾滋病中的比例有多少?
张孔来:在全世界迄今为止的感染者中约有80%是经过性接触传播的,而在经性传播的这些感染者中又有近80%是由异性之间的性接触传播的。
记者:有什么更好的措施来制止这种HIV病毒的传播途径吗?
张孔来: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关键是控制艾滋病病毒经性途径传播。在防治艾滋病病毒的综合、有效和可持续的措施中,实施健康安全的性行为是关键一环。因此要向人们宣讲什么是健康安全的性行为,这是形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教育部已经有明文规定,在中学的课程中必须要有4—6学时的性健康教育课程,说明了它的重要性。
记者:您作为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副会长是怎么倡导的?
张孔来:由于全社会营养和健康水平的提高,90年代,我国女性月经初潮年龄和男性首次遗精年龄比60年代的男女生理发育年龄平均提前了1岁多。与此同时,由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青年人结婚的年龄从70年代到90年代平均推迟了两岁以上。
我国青少年的性观念20多年来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他们早已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谈性色变”。青少年性成熟的提前和结婚年龄的推后,在客观上增加了他们婚前性行为的可能性。贞操观念的变化导致了他们婚前性行为发生的比例不断上升,首次性行为的年龄有所下降。要在学校中开展适时的、有针对性的性与生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到了青春期,有关性的知识你不讲他也要想法去了解。要想有效地预防性病、艾滋病,就应该在中学生十四五岁时对他们开始进行性与生理卫生的教育,逐渐让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了解自己和了解异性。继而还要给他们讲什么性行为是安全的、不传播疾病的。
记者:怎么教育,用什么方式和内容进行教育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您认为对青少年的健康安全的性教育应包括那些内容,才能很好地防止艾滋病的发生?
张孔来:我还是坚持我的ABC三原则。也就是说:A是英文“禁欲”一词的第一个字母,它的意思是:在青春发育期,在自己配偶或者性伴侣不在身边的时候,进行禁欲。如果没有性关系,当然不会发生性病艾滋病,但是这一点是很难以做到的。B是英文字母“要忠诚”的第一个字母,指的是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性伴侣之间要彼此忠贞,也就是说要减少性伴侣,对于青少年也要讲忠诚问题,对培养他们的道德感、责任感都是有益处的;C现在的形式很复杂,性系的来源途径很广泛,因此要做到上述的A和B两点也是不容易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一定要使用避孕套,也就是说和不熟悉的人不认识的人发生性关系的时候,为了避免传播性病艾滋病,应该坚持使用质量好的避孕套,这就是C,英文“避孕套”的第一个字母。性接触中体液交换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如果阻止体液交换的措施我们可以叫做安全性行为,使用避孕套就是安全性行为的重要措施之一。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坚持正确地使用乳胶安全套能有效地阻止艾滋病病毒经性途径传播。安全套可以覆盖整个男性生殖器,所以它能防止精液或阴道分泌液与被感染者的体液交换,降低了精液、阴道分泌液与被感染者黏膜接触的机会,从而防止了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如果在上述的A、B、C三个方面能够身体力行,那么阻止艾滋病经性途径传给自己是应该有保证的。
记者:这种性教育会促使青少年性早熟或加剧他们的性活动吗?讲述安全套会诱发青少年性行为吗?
张孔来: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做过6个有关中学生安全性教育的调查,在中学生中开展安全性教育(包括各种没有体液交换的性活动),结果证明得到这些知识的中学生并没有提前他们的首次性行为的年龄,没有增加性交的次数,也没有增加他们感染性病的机会。而另一方面,在去年统计的我国艾滋病感染人群中,年轻人感染者的比例有所上升,这就告诉我们,不能不把预防艾滋病的问题放到重要的地位来考虑,不能不在进行性道德教育、伴侣忠诚教育的同时,使用在他国行之有效的安全套保护方法。
记者: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的性健康发育问题,但是又不知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所以特别困惑。您认为家长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这个问题上,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张孔来:家长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并不是很好的途径。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再加上性是很敏感的话题,与家长讨论性的问题多半会让孩子感到尴尬和反感,影响沟通的效果,加剧他们的逆反心理。而且,事实上很多家长在健康安全的性行为问题上也不是十分了解,甚至有的家长知道的还不如孩子,所以就很难指导孩子了。因此,我们要意识到,家长是非常有必要首先接受性教育的。即使这样,青少年的性教育主要还是应该由学校或其他有关的教育机构承担起来的。作为家长,做到充分理解、顺势引导并给孩子提供科学的信息,从而起到辅助作用,这样的教育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