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团体会员

中国古代性教育的真谛——朱琪访谈录

作者:admin 来源:青苹果健康指南
字号:
浏览次数:

性,对中华民族而言,一直以来都是个敏感的话题。然而,“食色,性也”,性是人类的本能,是谁也不能避开的问题。情窦初开的青少年已有了朦胧的性意识和性冲动,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由此引发的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行解决,于是听之任之随着感觉走,不直面问题却幻想着问题可以因此而消失。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这样做的后果是严重的,十分有必要对此加以教育和引导。中国的古语说“温故而知新”,在我们致力于中国当代的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问题的时候,不妨回过头来斟酌一下我们的父辈们是怎样做的,也许你能从中深有感悟。为此笔者对中国性学会副理事长、前卫生部中国健康教育所主任朱琪教授进行了专访。

记者:中国历史上,被确认的有据可查的性教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朱琪:没有得到过确认,很难讲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虽然没有确切的时间,但是中国的性教育应该是很早就存在了。

记者:具体有哪些内容和形式呢?

朱琪:性教育是一个普遍的概念,实际上它包括性生理教育赫?性伦理道德教育。性生理教育是讲授生殖系统生理卫生知识,古代中国人对此是“不许说、不能听不敢问”的。一般来讲,在女儿出嫁前,母亲会给她看春宫图或“压箱底儿”(两性性交的模拟造型)等。对于男孩子的遗精,古人有的成为“出火”或“出虎”,但是性伦理道德教育在中国出现的很早,有很多说法都体现了当时的观点:如“男女授受不亲”、“七岁不同席”等等。这个“席”字可以解释为“吃饭”或是“睡觉”,我个人认为“睡觉”的可能性更大,但是这已很难考证了。任何道德教育都会同时俱有倡导的和禁止的东西,性教育也不例外,刚才提到的内容都是中国古代性道德教育禁止的方面。中国古代性伦理道德教育提倡的最主要的就是女性贞操观,“立贞节牌坊”、“从一而终”以及处女情节十分明显,绝对不允许婚前性行为。

记者:那对于男性有什么要求吗?

朱琪:对男性基本是放任的态度。只要有经济条件,男人可以有很多性伙伴。但是,对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要求也不尽相同。“风流才子”的艳史不足为奇,而“朝廷大员”就得有所顾忌了。中国古代也有对男女要求均等的情况:对于婚外性行为,比如通奸的惩罚是很严厉的,而且男女是同等量刑受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对男女都是一种压力。当男人因纵欲而染上性病后,才会对性行为有所节制。

记者:古人采用这样的性教育方式的原因何在呢?

朱琪:人类能健康的生活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古代缺医少药,人类的生存面临的威胁比现在多得多,有些甚至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女性的子宫是新生命孕育的土壤,保护女性健康就是保护新生命,是人类生存繁衍的首要条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封建礼教倡导的贞操观实际上是对女性的一种保护。从历史来看,汉唐时代,人们的性观念是相对开放的,而到了明朝出现了梅毒以后,清朝的性伦理道德教育是相当严格的。这种现象也说明,人们意识到性别的危害后,对性行为的约束也加强了。因此,在古代这种比平等可能也是一种和谐。

记者:了解中国古代性的教育对于我们现代的性教育有何指导意义吗?

朱琪:中国古代的性教育把性伦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我认为性道德教育在今天也是十分重要的,应该得到广泛重视。无论何时何地,人类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病原体的变异速度太快,与之相比人类的适应能力很差。各种性病至今还有发病、致残甚至致死的报道。艾滋病20多年来也没有攻克,生物医学的办法有限,必须依靠社会医学的力量才能控制性病艾滋病的传播发展。“以不变应万变”在这里就是指只有性道德才能彻底抵御病原体的侵袭。人类生殖发展的根本是保护女性健康,强调女孩子自尊自爱是十分重要的。

记者:在当前如何进行有效的性道德教育?

朱琪:性道德教育决不应该是空洞的说教,必须用科学道理向学生讲清楚作为社会规范主体之一的道德,是怎样产生和如何在历史传承中发展的。道德的起源有着广泛和深刻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内涵,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选择的结果,其根源在于人类生理选择的结果。人们已经意识到人类不可能完全依靠现有的自然科学技术来解决这一生存危机,于是只能求助于依靠社会规范来约束破坏环境的不道德行为。性自由造成的性乱行为,容易引起性病艾滋病的传播。显而易见,这种破坏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可见性道德是一种对人类生死攸关的重要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