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闻
难忘三月不说“再见”
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肆虐下,整个社会生活似乎被按下了暂停键,无数男科疾病患者因疫情无法及时就诊而 焦虑万分。“作为男科医生、性学人,为广大群众提供专业的两性健康知识解答,我们责无旁贷。”中国性学会常 务副会长戴玉田教授如是说。
1宅家无奈,幸福有招
疫情期间,中国性学会联合《生命时报》推出“应对疫情,宅出幸福”专栏,为居家百姓解决性与生殖健康问 题,助力美满婚姻。“话题特别贴近生活,每次更新都会吸引大批读者的阅读和转发,是推广和普及学科知识的新 契机。“中国性学会性医学分会副主委李付彪教授这样评价。
2 "东西南北中”:你好,她更好
2020年3月8日,中国性学会联合康爱多互联网医院等合作伙伴共同重磅推出主题为“关爱女性健康,担负起男 性责任”直播活动,为疫情下特殊的“国际妇女节”送上暖心的关爱。国内九大男科专家团队以“东西南北中”的 十站式全国布局,从早上9点至晚上9点,12小时不间断直播。活动倡导“你好,她更好”,直播共吸引了近123万 观众观看,解答了近1 200名观众的提问,在特殊时期为全国人民举办了一次性知识科普盛宴。“让广大男性朋友能 够科学认识自身健康问题,更要呵护好女性伴侣,这是男人的责任!”中国性学会前列腺疾病分会主委邓军洪教授 充分肯定这次直播活动。
3左右为“男”,健康有道
自中国性学会与“今日头条”共同推出的“男性健康专家谈”栏目上线以来,截至2020年3月100,共有375 名国内知名男性健康专家参与了直播互动,发起男性健康话题文章和讨论1.5万余次,总阅读量超1亿人次,表达了 民众对科学性知识的强烈需求。“这是一份长久事业,中国普及两性知识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需要长期坚持'补 课',这也是促进国民健康素质全面提升的重要环节。”《中国性科学》杂志副主编、中国性学会微能量医学分会 主委张祥生教授对互动活动做了总结。
4名医名家,祝您好“孕”
疫情期间宅家,以往因长期忙碌而没有时间“为爱鼓掌”的夫妻,终于能重温激情。对此,有人预测2020年底 国内或将迎来生育高峰。3月170,中国性学会再度联手康爱多互联网医院,推出了国内首个男性生殖健康大型互 动直播类栏目:“祝您好'孕'一名医名家谈生育”。栏目一经推出,便受到广泛关注。直播话题“助孕中'靠 谱'的那些事儿”于3月31日晚上线,再度掀起了观看和讨论热潮,也为中国性学会紧锣密鼓开展科普公益活动的3 月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中国男科、中国性学,在整个医疗领域算是'后进生',之前我们落下的课业太多, 要花更多的时间补修,才能缩小与国际同行的差距。”中国性学会副会长周辉良教授谈及国内学科认知度的现状时 表示压力与动力并存。“传统观念下,'性'总是被遮遮掩掩,其实'性'就像我们日常吃饭、睡觉一样平常。
'性'是美好的事情,不仅滋润着我们自身的幸福,更能孕育后代,具有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国性学会副会长张 贤生教授也发表感言。
5疫情冷酷,专家暖“男”
谈起整个3月忙于各种在线科普宣教、未得一天休息的紧张工作节奏时,中国性学会会长姜辉教授没提一个 “累”字,他坚信只要为社会做有价值的事,一切付出皆值得。“疫情肆虐,我们男科医生未能冲在防疫第一 线,但作为医生的担当意识,使我们始终心系大家。民众宅在家里为国家作贡献,我们就通过直播为宅男宅女们 送关怀,为那些因为疫情不能到医院就诊的患者答疑解惑。特殊时期,采用特殊的关爱方式。”这是姜辉教授的 肺腑之言。
性学人的3月,难忘的31天。前程任重道远,必须只争朝夕。疫情肆虐下,我们全力以赴,为守护大后方、温 暖大后方做贡献。疫情过后,我们将继续为之努力奋斗的,更是一项为“爱”奔波的长期工程一“中国性学,幸 福中国”,这项工程所承载的是中国性学会以及中国全体性学人的家国情怀。
中国性学会秘书处 《中国性科学》杂志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