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性学科普 >> 性教育

性教育

关于儿童性伤害我们知道的还太少

来源: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教育专委会
字号:
浏览次数:

关于少年儿童的性伤害,现今社会习惯称为性侵,但性侵多数是指强奸,而性骚扰则范围广,甚至从口头骚扰到强奸行为。

微信图片_20200618122835.png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和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共同发布报告数据

在这些数据外,还有多少被掩盖、忽视、甚至都没被认出的侵害?而且,这只是进入司法系统审理的案件量。那些没有进入司法程序的又有多少呢?可能没有准确的统计。社会与学界的共识是,大量的案件因受害人没有报案而隐蔽着。

遭遇了性侵,为什么不报案?

因为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这是被性侵了;

因为害怕,被坏人威胁:敢说出去就杀了你;

因为孩子回家告诉家长,家长不相信孩子所说的话。

由于性伤害案件频频曝光,国家对儿童性伤害案件比较重视,教育部对儿童性保护也有很多文件,但预防儿童性伤害的措施有些不恰当,更需要加强。

资料说

到底什么叫儿童性侵犯?

对于儿童性侵犯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儿童性侵犯”是指儿童卷入参加不能够完全理解的性活动,或因不具备相关知识而同意的性活动,或因发育程度限制而无法知情同意的性活动,或破坏法律或社会禁忌的性活动。

龙迪博士在其著作《性之耻还是伤之痛》这本书里,对性侵犯做出的界定是:18岁及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男性或女性)在威逼利诱下,卷入任何违背个人意愿的性活动,或在非知情同意情况下参与性活动。“性活动”包括带有性含义的身体接触,比如抚摸身体、抚摸生殖器以及体腔插入等,也包括裸露身体、观看裸体、拍摄裸照、观看色情录像或图片等非身体接触。侵犯者可以是受害者熟悉的、处于权威地位的家人、老师、亲属和熟人,也可以是同龄人或陌生人。

无论是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对儿童性侵犯的定义,还是龙迪博士对儿童性侵犯的定义,都是建立在“侵犯者以满足自身性需要为目的”的基础上。

01 怎样才能预防儿童性伤害

预防儿童性伤害重点不是儿童而是社会。应该从长期正规的性教育做起,而不是亡羊补牢地做性安全教育。预防性伤害的重要目标是通过预防或阻止那些可能成为性犯罪的人不成为罪犯,以此减少对儿童的性伤害。只给孩子讲预防性伤害课程多数无济于事,因为孩子太小,从智力和体力方面远远不是性犯罪者的对手。

典型性教育现场

面对性侵害告诉孩子采取以下三个行动:

1.用非常肯定或“重要”的语气,清楚地说“不要碰我!”即使是老师或其他有权威的长辈,也可以勇敢的说“不”。

2.尽快地离开。

3.尽快将你所经历的事情告诉你信任的一个成人。

微信图片_20200618122848.jpg

社会说

凤凰网评论总监、总编辑高明勇:

关于侵害儿童问题,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很轻微的行为、属于浅的道德层面,可以谴责、批评、评判;从群体层面来谈,如何通过制度化途径进行更加积极的努力尝试。涉及实质性的犯罪,需要付诸于司法途径解决,而这也是尤为重要的。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

现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侵害儿童的罪犯惩罚力度太弱,只有严刑峻法才能遏制侵害儿童的犯罪,否则犯罪者永远不会主动止步。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监察厅三级高级检察官李薇就提到:

“对于侵害未成年犯罪,检察机关做了很多方面尝试,比如性侵数据库建设、数据查询制度建设,下一步,还会研究制定性侵的证据标准和程序规范”。

截至今年5月底,闵行检察院建立的该区涉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黑名单信息库已汇总涉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信息3800多条,各主管部门通过信息库对1100余名新招录人员情况进行查询比对,并对14000余名在职人员开展了筛查。


02 如何进行有效性教育

尤其是预防性侵教育或性安全教育不能一窝蜂地上,很多人不适合做这样的教育,受过性伤害者、对性反感者、夫妻关系矛盾者等,如果带有仇恨或偏见而从事防性侵教育,可能会让儿童接受负面的性态度,对男性恐惧或痛恨,对性行为反感,这样幼小的心灵埋下恐怖的阴影,这会影响他们未来的性态度或性反应,消除性恐怖、性羞耻、性罪恶以及对性的虚伪信仰对性反应的压抑是性健康教育的核心。

我个人反对没有经过性健康教育培训的妇科或男科医生做性教育,也是担心过分强调疾病而造成对性反应的压抑,不利于今后的夫妻生活。

微信图片_20200618122853.png

所以从事预防性侵教育的师资必须经过统一培训,保障不伤害儿童的性反应和正常情感,这样有利于他们今后的恋爱和婚姻生活。欧美早期的性治疗中很多是经历过性伤害的女性无法过好夫妻的性生活,不能获得性高潮或厌倦,甚至拒绝性行为。讲好预防性侵犯的课程是一门高超的艺术。


03 人性化地处理性问题

多年前一个女生考入某重点高中,体检时发现怀孕,校方经过调查将其男友查出,将这对男女同学开除,他们失去升入高中的机会。从学校角度看这很正常,维护正义,惩罚错误,但从孩子、家庭、社会角度就未必,两个孩子失去上高中的机会,他们双方父母与同事、亲人如何面对此事,孩子承受多大的社会压力,如何面对今后生活,他们如何看待学校和社会。

微信图片_20200618122857.jpg

如果从人性出发,经过适当的批评教育,协助做人工流产,鼓励他们重新审视恋爱关系,做出正确决定。继续在高中好好学习,他们将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反过来看,两个人都考高中了,他们有性行为,女孩停经了,她都不知道自己怀孕,没有开展性教育的学校或教育局就丝毫没有责任吗?他们对于孩子真是如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作者:陶林

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三级精神医学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医学部性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广东省性学会副会长